專欄連載Column

2018-07-05

第43期 遇上高爾夫 找到最喜歡的一門課

  對我來說,做得最笨的事叫讀書,因為從小補考到大的我,真的不太聰明。從小讀的叫ㄅㄆㄇㄈ,長大點學漢字,格子總是不夠大,鳳字老是寫出格子外,再大一點又學了ABCD,那真是「狗咬豬」要我命,自然就開始逃避課業。在我心中,老師這兩個字,比董仔還可怕。所以成為選手之後,我非常不習慣人家叫我「老師」,反而喜歡人家叫曾姊、阿記什麼都行,我都非常願意接受,就是怕人家叫我老師。即使現在走入校園,已過了四年半了,聽到老師兩個字還是非常不習慣,總覺得自己真的是個戴眼鏡的假學士。

  讀書不靈光的我,17歲那年巧遇高爾夫,覺得這個科目真有趣,它不需拿筆寫字記小抄,也不用一直要面對老師的罰寫與補考,只要每天靠著勤能補拙的念頭,把老師教的技術反覆練習,就會有不一樣的成效。當然,高爾夫一定會用到腦袋,不過想的是如何腦筋急轉彎,讓球可以上果嶺,並用最少的桿數進洞。面對下一洞的變化時,要如何持續挑戰。而在結束球場練習後,還要再回到練習場做複習,繼續補拙下場時的不足。也會與同門師兄姊們聊高爾夫,說說哪邊需要修改,隔天回到場上做實務練習。上高爾夫這門課要花很多時間和腦袋,但是讓我覺得學這個好好玩,所以我想要學得更好。

  後來想想,其實練球跟讀書原來是一個樣,只是一個是在教室上課,聽老師在台上講解;一個則是在大自然下與草皮樹林聊天,草皮樹林沙坑果嶺就是你的老師。下課後一樣有作業要寫,下場練習結束後,一樣得回去練習場做複習功課。球袋內有14支球桿,需要下很大的功夫了解它們,木桿、球道木、鐵桿、挖起桿、推桿,高爾夫真的很難啊!這麼好玩的科目,讓我很用心也很用腦袋在學。

  退出職業比賽後,轉換為看人比賽的角色,不一樣的感覺讓我感觸很深。台灣選手到底怎麼了?這些青少年明明功夫不凡,頭腦也都很聰明,但就是無法在國際舞台上拿出好的成績,該如何找出原因?每個人喜歡的課不一樣,但是一定要想辦法去克服。

  現在的我,想以過來人的經驗告訴大家,儘管時代已經不同,但高爾夫這門課還是需要動腦筋去讀。儘管科技越來越好土法練鋼不能忘,球桿越打越遠體能訓練不能放,教學輔助器材越來越多,但基本功夫還是要練好練穩,教練的教學打法五花八門,但不能老是只念自己喜歡的那一課。更要緊的是不要跟我讀書一樣,一打開課本頭腦就開始雲遊四海,這樣永遠都進不了下一課。

 

作者‧曾秀鳳
1968年出生。1991年轉入職業,征戰日巡創下連續11年取得種子資格紀錄,職業生涯共獲得13座冠軍。2015年自賽事退休後致力於人生新目標──高爾夫傳承。目前擔任臺北城市技科大學助理教授。